敬美之心 育心之美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质量评价>>质量保障>>正文
质量保障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

2018年06月07日 15:43  点击:[]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

本标准针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设立核心要素(特征值),制定基本要求(质量标准)。

本科教学质量保证过程首先是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标准,设计培养方案;利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目标;通过质量监控,使上述质量活动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质量分析,从而达到持续地质量改进的目的。

本标准包括质量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管理4个方面;每个方面各包括3个要素,总计12个要素,对每1个要素,都规定了基本要求。

1.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即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总规划,这种规划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

1.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预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构建知识体系、配置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不同类型的学校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

基本要求:学校应确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人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体现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

1.2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学校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各个方面(例如,学生应达到的思想品德标准、能力标准、学习标准)、各个教学环节(例如,教师课程教学的标准等)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的学校因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基本要求:学校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应能够指导教学过程的工作,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3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是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学制或学分、毕业条件、授予学位等。

基本要求:培养方案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能够很好地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建立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审批程序,以及监控和评审制度;应保证得到有效执行。

2.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学校为人才培养所提供的所有软件、硬件条件,例如,教师、实验室、图书资料、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教学经费等;资源的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等,以保证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2.1教师队伍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核心要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教学的基本保障。

基本要求:学校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教师能够把足够的精力投入本科教学。

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教师中外籍教师、具有海外教学背景或获得国际著名大学学位的比例不低于10%;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不低于95%;教师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访问、访学等。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比例不低于90%;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比例不低于30%

2.2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是学校为学生学习所提供的所有条件,包括实验室、图书资料、网络、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教室等,以及为保证学生有效学习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支持系统,包括有效的学业指导和心理咨询等。

基本要求:学校应以学生需求为服务宗旨,为学生提供恰当并充足的学习资源,图书馆、体育设施、实习、实践、实训基地等能够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并建立全方位的学生学习支持系统。

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学习条件可提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学校应要求将高水平的科研资源、学科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学习异国文化的机会等。

2.3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主要体现教学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包括教学四项经费(本专科生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尤其是持续增长情况。

基本要求:教学经费的投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保证持续增长并有效使用。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形成过程,由各个教学环节组成。教学环节对培养质量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

3.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包括备课、讲授、讨论、作业、答疑、考试等,理论教学要突出强调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倡导研究型、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基本要求:学校应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很好地掌握了基本理论。

3.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实践教学要突出构建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本要求:学校应切实加强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实践教学环节应满足专业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

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实践教学可提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学校应要求依托高水平的科研项目、高水平教师队伍,建立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机制,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校应更强调加强学生实训和社会实践。

3.3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讲座、社团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基本要求:学校已经建立并完善了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围绕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4.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保证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的一种手段。质量管理通过对影响质量的要素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质量监控、质量评估、质量分析后,进行持续性地质量改进。

4.1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是对教学的关键环节,例如,课堂教学、实验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等设置质量控制点,以质量控制点为重点,制定质量保证流程和实施条例,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建设—检查”的运行机制具体实施,使执行过程与监督过程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的流程。

基本要求: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对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实施全方位有效监控;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督导队伍,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建立完善的评教、评学等制度等。

4.2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是对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各个指标,例如,生源质量、学生的学习状况、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工作状况和成就感,用人单位的反映等进行定期的分析。

基本要求:学校应建立制度,对生源情况进行年度分析,对应届生就业情况进行年度分析,对在校生学业状况进行年度分析,对校友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调查与分析。

4.3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

基本要求:学校应针对质量监控、质量评估和质量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纠正与改进措施,配备必要的资源,进行质量改进,并对纠正与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适时进行评价。

 

上一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 下一条:关于印发《江西省贯彻落实〈加快中西部教育 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监测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关闭

Baidu
sogou